幽斋客思,长傍愁阴黯黯。乍迎得、芳姿多丽,睡足妆严。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争如不见,几回独语,空赋香奁。
尽护幔纱,迷蒙雾重,料峭风尖。算犹胜、梨花孤馆,卧雨厌厌。堆枕红云,更无春梦到江南。几时嫣笑,日长风定,尽卷湘帘。
丑奴儿慢乙丑春三月,赴行在所,寓小石斋中,海裳盛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丑奴儿慢·乙丑春三月,赴行在所,寓小石斋中,海裳盛开》是清朝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作者介绍:陈曾寿,字止堂,号醉陶,晚号玉梅道人,清代文学家和画家。他是“同光体”的著名诗人之一,与郑孝胥、何绍基、赵之谦等有深厚的交往。陈曾寿的诗词创作涉及广泛,尤以词作最为人称道。其词风清新自然,语言典雅,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词作原文:《丑奴儿慢·乙丑春三月,赴行在所,寓小石斋中,海裳盛开》全文如下:
幽斋客思,长傍愁阴黯黯。乍迎得、芳姿多丽,睡足妆严。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争如不见,几回独语,空赋香奁。尽护幔纱,迷濛雾重,料峭春寒夜来暖。笑拈花枝,为谁零乱东风面。词作赏析:该词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开头两句“幽斋客思,长傍愁阴黯黯”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乍迎得、芳姿多丽,睡足妆严”则表现了美人初醒时的娇艳与妆容。“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羞涩的神情。而“争如不见”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遗憾。最后一句“笑拈花枝,为谁零乱东风面”则透露出一种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未知的好奇。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品影响:陈曾寿的这首词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作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创新,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有所突破。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清代词坛的重要资料。同时,陈曾寿的文学成就也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发。
《丑奴儿慢·乙丑春三月,赴行在所,寓小石斋中,海裳盛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该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