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夜坐

玉宇微微衬薄云,银河何处问仙津。
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月三日夜坐》是陆应宿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陆应宿,字昆圃,号筱云,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生于钱塘,是诸生出身。他的诗作在《筱云诗集》中得以体现,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
  1. 诗句原文与注释
  • 原文:“玉宇微微衬薄云,银河何处问仙津。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
  • 注释:这首诗共四句,每句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描绘了一幅夜晚的静美图景。其中“玉宇微微衬薄云”形容夜空清透,而“银河何处问仙津”则透露出一种对未知和神秘探索的渴望。最后一句“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则赋予了月亮以人性化的特质,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1. 主题思想
  • 此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等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陆应宿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玉宇”、“薄云”、“银河”,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还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抒情色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述,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七月三日夜坐》作为陆应宿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还展示了其精湛的诗歌创作技巧。对于喜欢古代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魅力的良好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