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微微衬薄云,银河何处问仙津。
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来分析诗句内容,注意从诗眼、关键词语中揣测情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一)赏析“玉宇微微衬薄云,银河何处问仙津”:
“玉宇微”,点出夜幕降临时天穹之景。“隐隐月华生碧落,依依云影入清秋。”(李白《月下独酌》)“玉宇”,指高耸的宫殿。“微微”,形容其明丽而幽深。此句意谓夜幕降临时,天穹被一层淡淡的月光照亮,呈现出一种朦胧美,令人心醉。“薄云”,轻云。“银河何处”,即“银河何处去”。此句意谓银河在何处?诗人似乎已经看到银河中的仙津,那便是天上的星槎,它正缓缓驶向银河对岸。
(二)赏析“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
“新月如新妇”,比喻月色之美。“蛾眉”比喻眉毛,这里代指月亮。“新月如新妇”,是说新月刚刚露出娇美的面容就躲开人们。“新妇”,古代女子的美称,这里指月亮。“才露”,刚露面。“娥眉”,美女的细长眉毛,这里比喻明亮的月光。这两句的意思是:可爱的月亮啊,你刚露出美丽的笑容,就急忙躲开了我。这是写赏月时的情态,表现了赏月人的欣喜之情。
(三)全诗结构精巧,首尾照应,意境优美。首句“七月三日”,“玉宇微微”,暗示着诗人是在夜晚。第二句“银河何处”暗示着诗人是在夜晚仰望夜空,寻找银河。第三句“却怜新月如新妇”,又暗示着诗人在观览月亮。第四句“才露蛾眉便避人”,则暗示观赏月亮的人是多情善感的。
【答案】
七月三日,夜坐于庭,仰望天空,只见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皎洁的月光照得满院清辉,不禁想起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句子。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译文:
七月三日夜晚,我独自坐在庭院中欣赏月亮。抬头看见天上的皓月,轻轻笼罩着薄薄的云彩,银河里究竟在哪里?我正在询问神仙过河的地方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小诗,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景图。全诗构思巧妙,首尾照应,意境优美,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首句“七月三日”,表明时间。古人常把农历七月三日当作七夕,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日,因此又称“乞巧节”。这一天,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祈得巧之祥。所以,诗人在诗一开始就交代了自己观月的时间和地点。次句“玉宇微微”,点出夜幕降临时天穹之景。“隐隐月华生碧落,依依云影入清秋。”(李白《月下独酌》)“玉宇”,指高耸的宫殿。“微微”,形容其明丽而幽深。此句意谓夜幕降临时,天穹被一层淡淡的月光照亮,呈现出一种朦胧美,令人心醉。“薄云”,轻云。“银河何处?”即“银河何处去”。此句意谓银河在何处?诗人似乎已经看到银河中的星槎,它正缓缓驶向银河对岸。(李贺《李凭箜篌引》)“何许”,何处。这句意思是说银河在哪里呢?银河中有一条船正在缓缓驶向银河的对面。
三四句是诗人在观赏月亮时所想所见。三四句“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意思是:可爱的月亮啊,你刚露出美丽的笑容,就急忙躲开了我。这是写赏月时的情态,表现了赏月人的欣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五六两句是诗人在观赏月亮时所想所见。五六两句“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意思是:可爱的月亮啊,你刚露出美丽的笑容,就急忙躲开了我。这是写赏月时的情态,表现了赏月人的欣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