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忆外

平安例报寄征邮,病掩深闺独自愁。
为检药方时强坐,频看宝镜懒梳头。
玉钗敲折寒生袖,银烛挑残月上钩。
寂寞夜深清不寐,听残连漏到鸡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忆外》是清代诗人陆懿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信息
  • 姓名背景:陆懿淑是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字慎仪,为陆汝猷的长女。她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学地位:陆懿淑除了以《病中忆外》留名后世外,还著有《绣馀吟草》,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诗作原文
  • 原文节选:平安例报寄征邮,病掩深闺独自愁。为检药方时强坐,频看宝镜懒梳头。玉钗敲折寒生袖,银烛挑残月上钩。寂寞夜深清不寐,听残连漏到鸡筹。
  • 诗意解读: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因病闭门不出的深宅生活,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感受。每一句都充满了细节,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郁与苦闷。
  1. 艺术风格
  • 语言特点:陆懿淑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尤其是使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平安例报”、“病掩深闺”等,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布局:此诗的结构紧凑,首尾呼应,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展现了一幅深宅中的静谧图景,同时抒发了诗人的愁绪和对外界的隔绝感。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病中忆外》不仅展示了陆懿淑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清代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它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是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也是传达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陆懿淑的这首诗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心理特征和文化氛围。

《病中忆外》作为陆懿淑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被后世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