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赴金陵

一窗灯火夜缠绵,手叠行装欲废眠。
寒暖无常宜自重,文章有价在争先。
明知此别无多日,正恐迟归已近年。
却喜高堂犹健饭,放怀南下莫流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外赴金陵”是陆懿淑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离别时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姓名:陆懿淑,胡本绅室,著有《绣馀吟草》等。
  • 生平:陆懿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生活在清代,与她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
  1. 诗歌原文
  • “一窗灯火夜缠绵,手叠行装欲废眠。”描绘了夜晚家中灯火通明的情景,诗人因担心行装未整理好而感到心烦意乱,直至难以入眠。
  • “寒暖无常宜自重,文章有价在争先。”反映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学问的重视。
  • “明知此别无多日,正恐迟归已近年。”表明离别虽然短暂,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不舍。
  • “却喜高堂犹健饭,放怀南下莫流连。”表达了对高堂(即父母)健康长寿的祝愿,同时鼓励自己要勇敢前行,不要留恋于离别时的伤感。
  1. 诗歌赏析
  • 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离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 情感表达:通过对夜晚灯火、行装、寒暖、别离等元素的描绘,诗人细腻地传达了内心的焦虑、担忧和祝福。
  • 艺术手法:整首诗歌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陆懿淑的《送外赴金陵》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家庭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