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后一日黄鹤楼对雨

我昨去黄州,楼风暴雨拦江头。坡公阻客不得发,徒令赤壁怀清游。
我今客武昌,悲风苦雨凄断肠。仙人招我买双屐,直上黄鹤心苍茫。
黄鹤楼高逼闾阖,楼下双流江汉合。对峰龙气划江开,万井人烟夹城市。
呼茗推窗坐听雨,江头隐隐闻龙语。初如溅珠大小波心跳,急似长蛟攫掷空中舞。
帆影纷纷乱飘叶,云头倒与风樯接。江山模糊不可辨,水墨空蒙浸城阙。
黄鹄矶边起暮愁,萋萋鹦鹉自芳洲。屈生去后祢生去,千古才人总误投。
不禁喃喃樯上燕,争如泛泛水中鸥。楚些一掬蒲觞泪,阴雨今朝哭未休。
梅花正值江城落,风雾漫江更萧瑟。客怀乱似雨丝多,便放江山入吟橐。
安得烟蓑雨笠自称意,且学林宗一巾自垫角。拍肩试请呼起楼头仙,横吹玉笛倒骑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阳后一日黄鹤楼对雨》是清代诗人陈钟祥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在暴雨天气中登临黄鹤楼的感慨与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恶劣天气,还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观,反映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人背景
  • 创作时期:《端阳后一日黄鹤楼对雨》属于清代的作品,陈钟祥生活在清朝,其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风格。
  • 生平简介:关于陈钟祥的生平资料不多,只知道他是清代诗人,但缺乏详细的生平事迹介绍。
  1. 诗歌原文
  • 首段内容:“我昨去黄州,楼风暴雨拦江头。坡公阻客不得发,徒令赤壁怀清游。”描述了诗人前一天前往黄州的情景,因暴雨受阻,未能如愿参观赤壁古迹。
  • 次段内容:“我今客武昌,悲风苦雨凄断肠。仙人招我买双屐,直上黄鹤心苍茫。”反映了诗人现在客居武昌,面对连绵不断的风雨感到悲伤和无助。
  1. 诗歌主题
  • 自然描写:通过对黄鹤楼和江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社会情感: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个人遭遇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 哲学思考:通过与历史上著名人物如屈原、苏轼等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1. 艺术手法
  • 意象选择:诗中使用了大量象征性的意象,如“黄鹤楼”、“赤壁”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特色: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思。

《端阳后一日黄鹤楼对雨》作为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生经历、社会变迁和历史典故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感受到清代诗人陈钟祥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