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东郊晚眺

菰城宛在水中央,四面风烟淡夕阳。
轧轧几家当户织,盈盈十亩拂溪桑。
名高祠尚传苏子,事往人犹说项王。
底事峰峦看不厌,白云深处似吾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湖州东郊晚眺》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马一鸣所作,表现了作者在湖州东郊晚眺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诗题与内容:诗中描述的是湖州东郊晚眺的景色,通过“菰城宛在水中央”展现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轧轧几家当户织,盈盈十亩拂溪桑”描绘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繁忙与平和。
  • 诗句解析:“名高祠尚传苏子,事往人犹说项王。”反映了当地不仅风景优美,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底事峰峦看不厌,白云深处似吾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马一鸣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其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此作《湖州东郊晚眺》即是其代表作之一。他的其他作品如《秋园夕兴》等同样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 创作时间:这首诗完成于清康熙年间,具体年份不详。当时,马一鸣可能正处于其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通过对湖州地区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马一鸣在这首诗中巧妙运用了“菰城”这一意象,以城为中心,四周环绕着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这种布局使得诗中的自然景观与城市生活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 语言运用: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富有诗意。例如,“轧轧几家当户织,盈盈十亩拂溪桑”通过对比的方式,不仅展示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1. 文化意义
  • 地方文化的传播:通过这样的诗歌,马一鸣不仅记录了自己对湖州东郊晚眺美景的感受,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研究该地区文化的窗口。
  • 历史价值的传承:《湖州东郊晚眺》不仅是马一鸣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清代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湖州东郊晚眺》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其所反映的文化意蕴和历史背景也为人们理解清代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