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城宛在水中央,四面风烟淡夕阳。
轧轧几家当户织,盈盈十亩拂溪桑。
名高祠尚传苏子,事往人犹说项王。
底事峰峦看不厌,白云深处似吾乡。

湖州东郊晚眺

菰城宛在水中央,四面风烟淡夕阳。

轧轧几家当户织,盈盈十亩拂溪桑。

名高祠尚传苏子,事往人犹说项王。

底事峰峦看不厌,白云深处似吾乡。

注释:

菰城:指湖州城。

宛:好像。

轧轧:形容纺织的声音。

盈盈:形容桑叶翠绿欲滴的样子。

祠:指庙、祠堂。

苏子:苏轼的别称。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军事家等多领域的巨匠。他在政治上主张“仁”与“义”,重视民生,关心百姓疾苦;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反对迷信和盲从;在绘画方面开创了文人画先河。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成就。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三大诗人”。

项王:项羽,字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他曾是楚国贵族后裔,秦末起兵反秦,后被刘邦击败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公元前202年冬,项羽在垓下乌江边被汉军追上,最后自刎身亡。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湖州东郊的美景。诗中主要描写了四座小山、一片稻田、一条小溪以及几户人家。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菰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菰城宛在水中央,四面风烟淡夕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菰城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诗的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轧轧几家当户织,盈盈十亩拂溪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居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赏之情。

诗的第四句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名高祠尚传苏子,事往人犹说项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们的敬仰之情。他通过回忆古代的英雄们,表达了他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底事峰峦看不厌?白云深处似吾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之情。他通过描述自己站在峰峦之巅,看着眼前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为家乡的美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