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问客路,涧道有余清。
结侣仗轻策,相将沿壑行。
行行近水村,处处叱牛声。
山田高于屋,牛在屋上耕。
冈峦相枕带,峡口片云横。
渡峡风泠泠,恍然如再生。
何物横空下,两岸不能争。
惊波荡峭壁,澎湃势难平。
坐久何袅袅,石濑水回萦。
水在山之岚,霏微移我情。
有僧烟际出,渡水来相迎。
莫漫言归去,少焉山月明。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思想主旨和情感态度等,最后对每一联或整首诗进行赏析。本诗是一首五律。
“平明问客路,涧道有余清。”诗人清晨起床,询问友人的去路,涧道还流淌着清凉的水。
【译文】
清晨起床,询问友人的去路,涧道还流淌着清凉的水。
结伴仗轻策,相将沿壑行。
行行近水村,处处叱牛声。
山田高于屋,牛在屋上耕。
冈峦相枕带,峡口片云横。
渡峡风泠泠,恍然如再生。
何物横空下,两岸不能争。
惊波荡峭壁,澎湃势难平。
坐久何袅袅,石濑水回萦。
水在山之岚,霏微移我情。
有僧烟际出,渡水来相迎。
莫漫言归去,少焉山月明。
【赏析】
此为游历沂山观百丈崖瀑布之作。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平明问客路,涧道有余清。”清晨起身,问友人的去路,涧道还流淌着清凉的水。
【译文】
清晨醒来,向友人打听路,涧道还流着清澈的水。
“结侣仗轻策,相将沿壑行。”结伴仗轻策,相将沿壑行。
【赏析】
清晨起来,问友者去处,涧边流水依然澄清;与友人结伴而行。“涧道有余清”写出山间清泉,“涧道”指山涧中的小道。“余清”是说溪水不急不缓,清清淡淡。诗人以泉水的澄澈喻友情之深长。
“行行近水村,处处叱牛声。”行行近水村,处处叱牛声。
【译文】
行行靠近水边的村庄,到处可以听到牛群呼唤的声音。
“山田高于屋,牛在屋上耕。”冈峦相枕带,峡口片云横。
【赏析】
这两句写沂山的景色:山上的田地比山下的房屋还高,耕牛在屋上耕地。这两句中,“高于屋”和“耕屋上”是互文见义,都是说山地比房屋更高。“山田高于屋”一句,把山田写得如此高耸入云,使人感到一种雄壮的美;而“牛在屋上耕”这一奇特景象,又使人感到一种诙谐幽默的美。同时,也暗示出山民们艰苦劳作的精神风貌。
“渡峡风泠泠,恍然如再生。”渡峡风泠泠,恍然如再生。
【赏析】
这两句写峡谷中凉爽的风。诗人渡过峡谷后,感到一阵凉风扑面而来;他仿佛从死亡中复活过来一样。这两句中,“泠泠”用来形容风的轻柔,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同时也给人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何物横空下,两岸不能争。”何物横空下,两岸不能争。
【赏析】
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说明。诗人渡过峡谷之后,抬头望天,只见一道彩虹横跨天际;他不禁感叹:这道彩虹是从天空中飞下来的宝物啊!那它究竟来自何处呢?它不是从地面来的,因为两岸不能把它争夺过来;它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它是在天空中飘过的。这两句既形象地描写了彩虹的形状和色彩,又巧妙地运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惊波荡峭壁,澎湃势难平。”惊波荡峭壁,澎湃势难平。
【赏析】
这两句写江涛汹涌澎湃的景象。诗人面对滔滔江水,不禁发出感叹:江水冲击着陡峭的山崖,波涛翻滚、激荡不已;这股巨浪真是势不可挡啊!这两句中,“惊波”和“澎湃”都是用来形容江水的猛烈冲击;“难平”则表示江水的力量之大,不可阻挡。这两句既形象地描绘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威力的敬畏之情。
“坐久何袅袅,石濑水回萦。”坐久何袅袅,石濑水回萦。
【赏析】
这两句写水流环绕石头的景观。诗人坐在石头上久久不愿离去;这时水声潺潺地环绕着石头流淌而去。这两句通过描绘水流环绕石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喜爱之情。
“水在山之岚,霏微移我情。”水在山之岚,霏微移我情。
【赏析】
这两句写水汽弥漫于山谷之中的景象。诗人站在山上俯瞰四周,只见山间的云雾缭绕不断;这股水汽随风飘荡而来,渐渐弥漫开来;它似乎带着一股清凉的气息,让人的心情也随之舒展开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山间的云雾缭绕、水汽弥漫的情景,还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