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坯山

远影平如盖,孤峰澹若云。
松楸迟日照,芦苇带风闻。
翠潋一湖抱,青光三郡分。
忘机余已久,鸥鸟自成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坯山》是明代诗人马世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马世俊:明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在文学领域有较高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时代风貌,抒发个人情感。
  1. 诗篇原文
  • 远影平如盖,孤峰澹若云。:这句描绘了大坯山的远景,山影仿佛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盖子,山峰则宛如淡淡的云朵一般。通过这样的比喻,展现了大坯山雄伟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 松楸迟日照,芦苇带风闻。:此句进一步细化了山的景色,松树和墓地在日落后依然沐浴在柔和的日光中,而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随风传去阵阵声响。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使之更加生动。
  • 翠潋一湖抱,青光三郡分。: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大坯山周边的环境,湖水如同宝石般闪烁着光芒,与周围的青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马世俊的诗歌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细微之美,通过简洁的语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起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
  • 语言精炼:他的诗句通常语言简洁、形象生动,能够直接触动人心。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使得整首诗显得非常有力且富有感染力。
  1. 文化意义与价值
  • 自然之美的赞颂: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绘,马世俊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传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历史价值的传承: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大坯山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特定时期内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研究明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1. 阅读建议
  • 深度解读:在欣赏马世俊的《大坯山》时,可以尝试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解读其深层含义,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氛围。
  • 多次阅读:诗歌的美不仅在于初读时的震撼,多次阅读同样能发现不同的美感。随着理解和感悟的深入,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大坯山》不仅体现了马世俊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形式,还能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自然哲学和人文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