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抵枞阳

抱病归来顿解忧,四年人作仲宣游。
一生九死余残喘,片雨孤帆抵故丘。
野店喜尝村妇酒,间云重上寺僧楼。
纷纷到耳乡音满,绝胜吴歌与越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抵枞阳》是清代诗人马耜臣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恋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人简介:马耜臣,字小苏,桐城人,有《霍山诗存》传世。

  2. 诗歌原文
    抱病归来顿解忧,四年人作仲宣游。
    一生九死余残喘,片雨孤帆抵故丘。
    野店喜尝村妇酒,闲云重上寺僧楼。
    纷纷到耳乡音满,绝胜吴歌与越讴。

  3. 诗歌内容解析

  • 回归与解脱:诗中“抱病归来顿解忧”表明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疾病治疗后,终于可以返回家乡,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身心上的解脱。
  • 人生经历与感慨:“一生九死余残喘”反映了作者坎坷的生命历程以及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
  • 乡村生活的美好:“野店喜尝村妇酒”展现了作者回到家乡后的喜悦,品尝着简朴的乡村美酒,感受到了生活的质朴与温暖。
  • 自然与文化的享受:“闲云重上寺僧楼”描绘了作者欣赏寺庙楼阁中宁静景色的场景,体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热爱。
  • 方言的魅力:“纷至耳乡音满”表达了家乡方言的亲切感和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感情。
  • 对比吴歌与越讴的优越性:“绝胜吴歌与越讴”进一步突出了枞阳方言的独特魅力和地域文化的特色。
  1. 文学价值及影响
  • 地方特色的表现:通过描写枞阳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 情感表达的艺术: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 艺术手法的应用: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归抵枞阳》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人马耜臣的精湛诗艺,也能深刻感受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也为研究桐城派文论和清代诗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