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缘溪曲,平沙似掌平。
波心双鹜没,雨外一峰晴。
官冷闲游数,时和夏气清。
桥东村北路,留待月中行。
间行与文震青编修同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间行与文震青编修同赋》是清代诗人高其倬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以及它的内容和风格,都是理解这首文学作品的关键。
关于创作背景。高其倬(1676—1738),字章之,号美沼、种筠,是辽宁铁岭人,隶属于汉军镶黄旗。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颇为突出,曾历任云贵、闽浙、两江总督等多个要职。高其倬的仕途经历显示了他在清朝政府中的官职变迁,而他的诗歌创作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间行与文震青编修同赋》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具有严谨的结构形式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曲径缘溪曲,平沙似掌平”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象,通过平直的线条勾勒出溪流的曲线,平沙如手掌般平坦,形象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接下来“波心双鹜没,雨外一峰晴”两句则通过对比增强了画面感,波心双鸭的悠然下水与雨外的山峰的晴朗,形成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远的视觉冲击。
诗的后四句“官冷闲游数,时和夏气清”,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夏日清新气息的喜爱。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清代文人的一种生活理想与审美趣味。
高其倬的《间行与文震青编修同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界美好景象的诗作,更是一种情感与思想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特征,以及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并传达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