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绵江

江烟漠漠白鸥飞,倚棹中流看落晖。
涪右水从中坝合,剑南山到左绵稀。
孤松远岸如人立,游子他乡见燕归。
又是一年秋欲半,荻花风起鲙鲈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绵江》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及其赏析进行介绍:

  1. 原文及翻译:《渡绵江》的原文如下:“江烟漠漠白鸥飞,倚棹中流看落晖。涪右水从中坝合,剑南山到左绵稀。孤松远岸如人立,游子他乡见燕归。又是一年秋欲半,荻花风起鲙鲈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绵江边观赏落日余晖时的景象,以及他看到白鸥飞翔和远处孤松的情景,表达了他作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秋天景色的感慨。

  2.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由高其倬所写。高其倬是一位官员兼诗人,字章之,号美沼、种筠,辽宁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与弟弟高其佩同为指头画创始人。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均值得深入了解。

  3. 作品赏析:在《渡绵江》中,高其倬通过对绵江两岸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的“江烟漠漠”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薄雾弥漫的景象,而“白鸥飞”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倚棹中流看落晖”展现了诗人静观夕阳西下,感受时光流逝的宁静心境。这些细节的刻画,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高其倬的《渡绵江》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描写诗,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渡绵江》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绵江边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