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园晚憩遣怀

停杯向晚入西庐,十笏烟峦静者居。
古树呼风如引雀,方池沈月不惊鱼。
市尘欲隔千家外,花事全消五月初。
觅食自怜衰鬓客,故山松菊计仍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枝园晚憩遣怀》是清代诗人马光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晚秋时节的心境与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还反映了他对世事和人生态度的思考。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停杯向晚入西庐:诗人停杯于晚,选择向西的屋子休憩,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十笏烟峦静者居:十笏(约一米)的山峦宁静而幽深,如同一位隐居的智者。
  • 古树呼风如引雀:古树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如同自然界的一种和谐共存。
  • 方池沈月不惊鱼:池中的月亮沉没,水面上没有惊动鱼儿,表现出一种平和与宁静的美。
  • 市尘欲隔千家外:城市的喧嚣似乎被隔绝在了外面,只有诗人自己感受到了这份宁静。
  • 花事全消五月初:春天的花事已经结束,只剩下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觅食自怜衰鬓客:诗人感叹岁月不饶人,只能自嘲地寻找食物,以慰晚年。
  • 故山松菊计仍虚:虽然渴望回到故乡,但现实总是让人失望,只能在心中期待。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枝园晚憩遣怀》以其独特的意境美,给人以心灵的洗礼。诗中的山水、树木、风月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引人深思。
  • 情感深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有力,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 创作背景
  • 马光裘是清代诗人,其诗词全集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运用了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 象征手法:一些诗句中的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读者在解读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枝园晚憩遣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还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思考。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