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杯向晚入西庐,十笏烟峦静者居。
古树呼风如引雀,方池沈月不惊鱼。
市尘欲隔千家外,花事全消五月初。
觅食自怜衰鬓客,故山松菊计仍虚。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停杯向晚入西庐,十笏烟峦静者居。

  • 翻译:”我停止举杯,在傍晚时分走进西庐,那里有十笏宽的山峦,宁静如居所。”
  • 注释:西庐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地点,”十笏”是古代对土地面积的计量单位之一,大约是300平方米。”烟峦”可能是指山峦间弥漫的云雾。”静者居”形容环境之静谧。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选择在一天中最为宁静的时候去感受这份宁静。

第2句:古树呼风如引雀,方池沈月不惊鱼。

  • 翻译:”古老的树木仿佛在呼唤风,就像是引逗着雀鸟;池塘中的月亮静静地沉没,鱼儿并不感到惊慌。”
  • 注释:古树可能指的是年代久远的大树,能够感受到风的存在。”呼风”形容树的生命力旺盛,能引起风的回应。”引雀”则形象地描绘了风吹动树叶时产生的声音,好像是在引导小鸟。”方池”指方形水池,”沈”表示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不惊鱼”表明水中的鱼对月亮的变化并不感到恐惧或惊讶。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艺术性。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赋予了这些平常景物以情感和生命力。

第3句:市尘欲隔千家外,花事全消五月初。

  • 翻译:”城市的尘埃好像要隔绝了千家之外的世界,花儿的事情已经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五月初的景象。”
  • 注释: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对于喧嚣都市生活的远离或逃避的愿望,”市尘”即城市中的尘埃。”千家外”可能意味着某个遥远的地方或想象中的避难所。”花事”通常指春天的花期,而”全消”表示这一季节的花朵已经凋零。
  • 赏析: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自然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压力的一种隐喻性逃避。

第4句:觅食自怜衰鬓客,故山松菊计仍虚。

  • 翻译:”我寻找食物,不禁感叹自己的衰老,故乡的松树和菊花虽然美好,但计划仍然无法实现。”
  • 注释:在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寻找食物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衰鬓客”暗示了诗人自身年纪渐长、发白的形象。”故山”可能指的是故乡的山,而”松菊”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和长寿的寓意。”计仍虚”说明尽管有着美好的愿景,但现实中的计划难以完全落实。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在晚年的孤独感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通过对食物的渴望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构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图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流逝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