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道中柬外其二

邑属韩公后,遗型万代观。
士敦文定富,民朴政宜宽。
地势雄堪镇,岚光秀可餐。
高风与形胜,瞻仰藉微官。
万井人烟集,相看等一家。
察情周疾苦,问俗到桑麻。
吾道诚能尽,民生自有涯。
蒲鞭虽示辱,黎庶莫轻加。
折狱须仁术,如山案定时。
是非容己判,得失有天知。
此俸能无愧,斯民未可欺。
愿君常懔念,止水寸心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昌黎道中柬外其二》是唐代诗人高顺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慨。《昌黎道中柬外其二》的原文如下:

邑属韩公后,遗型万代观。士敦文定富,民朴政宜宽。地势雄堪镇,岚光接海门。蒲鞭虽示辱,黎庶莫轻加。折狱须仁术,如山案定时。是非容己判,得失有天知。此俸能无愧,斯民未可欺。愿君常懔念,止水寸心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主题密切相关。高顺贞作为唐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在这首作品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品行的期望。诗中的“蒲鞭”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工具,象征着对官员行为的约束,而“百姓”则是社会的基石,治理好他们是国家安定的基础。诗中也体现了高顺贞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渴望。

《昌黎道中柬外其二》不仅是高顺贞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特色以及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