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赠虬公、愚庵重行东渡

肯傍人篱下。恐怕这、双双飞燕,情怀难写。海上浮萍原有聚,一片苍凉原野。诉万种、牢愁灯灺。正喜逢君今又别,只暂时、把臂何为也。骊歌唱,泪如泻。
几回遭此消魂者。最恨是、碧云红树,梦魂萦惹。分手征程千里外,去后谁谭风雅。伤眼底、交情都假。滚滚胡尘天醉死,抱一腔、热血从何洒。聊复尔,装聋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赠虬公、愚庵重行东渡》是清末近现代初高旭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该词作于高旭与虬公和愚庵的告别之际,两人都是南社的成员,共同支持革命并致力于推动政治变革。在这次告别中,高旭通过此词表达了自己对两位朋友即将离开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1. 词句解析
  • “肯傍人篱下”表达了高旭不愿局限于小圈子内的隐逸生活,渴望参与更广阔的社会活动。“恐怕这双双飞燕,情怀难写”,以双飞燕象征别离的哀愁。“海上浮萍原有聚,一片苍凉原野”,反映了离别后的孤独与荒凉。“最恨是碧云红树,梦魂萦惹”,则表现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艺术手法
  • 高旭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双双飞燕”与“海萍”等,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氛围。
  1. 文化价值
  • 《贺新郎·赠虬公、愚庵重行东渡》不仅反映了高旭的个人情感,也展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革命意识。它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末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珍贵资料。

《贺新郎·赠虬公、愚庵重行东渡》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该作品的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下文人的心态变化及其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