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期两地相同。死声中。惆怅年来难竞是南风。
春安去。花无语。恨匆匆。回首粤王台畔血飞红。
相见欢 · 前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相见欢·前题烤番薯》是词人姚华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一位家庭主妇的生活场景和内心的感慨。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平淡,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画家。他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深厚,而且在书法和绘画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姚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人,三十年(1904)中进士,后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等职。他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与许多文化名流如梁启超、鲁迅等人有深厚的交往。在留学日本学习归国后,姚华曾任多个要职,并曾担任参议院议员以及北京女子学校校长等职务。他的文学作品广受赞誉,被后人尊为一代文豪。
词作内容:《相见欢·前题烤番薯》是姚华晚年的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场景,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词中描绘了红泥宿火、芋栗堆边番薯未全贫的情景,表达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当路事的无力感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相见欢·前题烤番薯》不仅是姚华个人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姚华的文学理念及其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