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 山塘偶见

向人剪剪明眸。影勾留。可奈匆匆一见木兰舟。
便相见。情难遣。恨悠悠。何必化为鹦鹉叩红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相见欢·山塘偶见》是一首清代诗人高旭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塘偶遇的美丽女子所引起的深深眷恋与遗憾,以及因无法相守而产生的无尽惆怅和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相见欢·山塘偶见》的内容、背景及其赏析:

  1. 作者简介
  • 高旭(1873年—1925年),字仰斋,号东亚病夫,浙江义乌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曾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文学和教育事业,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民族命运。
  1. 原文展示
  • 向人剪剪明眸。影勾留。可奈匆匆一见木兰舟。便相见。情难遣。恨悠悠。何必化为鹦鹉叩红楼。
  • 向人剪剪明眸。影勾留。可奈匆匆一见木兰舟。便相见。情难遣。恨悠悠。何必化为鹦鹉叩红楼。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相见欢·山塘偶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诗中的“向人剪剪明眸”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娇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而“影勾留”则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人物的留恋之情。
  • 情感丰富: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相遇的珍惜,还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愁绪和对过往美好的追忆。诗人通过对比“何必化为鹦鹉叩红楼”,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传统诗词的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向人剪剪明眸”和“何必化为鹦鹉叩红楼”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山水诗一直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相见欢·山塘偶见》作为一首描写山水之美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1. 现代价值
  • 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汲取到关于如何欣赏自然、珍惜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的启示。

高旭的这首《相见欢·山塘偶见》不仅以其唯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受到赞誉,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与自然、情感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视角。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这些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