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题牡丹亭还魂记

一点痴情不自持。三年地下费相思。牡丹亭畔是佳期。
旧梦依稀肠欲断,夕阳明灭泪如丝。汉家可有返魂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纱·题牡丹亭还魂记》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高燮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高燮(1879-1958),字时若,号吹万等,上海金山人。他是南社诗人、书法家和藏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的诗集《吹万楼诗集》展现了他对传统诗歌艺术的贡献和创新。

  2. 诗词原文
    一点痴情不自持,三年地下费相思。
    牡丹亭畔是佳期。
    旧梦依稀肠欲断,夕阳明灭泪如丝。
    汉家可有返魂诗。

  3. 诗词解析

  • 一点痴情不自持: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深刻执着与深情,即使受到长时间的分离之苦也难以自拔。
  • 三年地下费相思:描述了诗人在地下长时间地思念对方,无法通过常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情,体现了一种深沉的等待与期盼。
  • 牡丹亭畔是佳期:暗示了诗人期待的美好未来,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旧梦依稀肠欲断,夕阳明灭泪如丝:描绘了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诗人在黄昏时分,望着远方,泪水模糊了双眼,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汉家可有返魂诗:可能是对古代诗歌中关于生死轮回、灵魂归来的诗意表达的一种回应或批评,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死亡哲学的思考。

高燮的《浣溪纱·题牡丹亭还魂记》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抒情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死观的一种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演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