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题风洞山

汉月萧条,胡笳断续,忍看满地斜阳。万种牢愁,故宫犹剩红墙。酸辛莫把从头话,负恩儿、甘作降王。最堪伤。两颗头颅,一样收场。
青衫红粉飘零矣,甚鸾颠凤倒,要问苍苍。如此因缘,天公怎太荒唐。裙钗却抢千秋节,坐蒲团、兀自思量。忽回肠。埋近忠坟,魂魄皆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题风洞山》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高燮(1897年-1960年),字晦之,号寒隐,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派诗人,以写诗著称于世。高燮的创作涉猎广泛,既有反映个人生活经历的作品,也有许多抒发家国情怀的佳作。
  2. 诗歌原文
    汉月萧条,胡笳断续,忍看满地斜阳。
    万种牢愁,故宫犹剩红墙。
    酸辛莫把从头话,负恩儿、甘作降王。
    最堪伤。两颗头颅,一样收场。青衫红粉飘零矣,甚鸾颠凤倒。
  3. 诗歌翻译
    在这首名为《高阳台·题风洞山》的诗中,高燮通过描绘荒凉景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哀叹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其中“汉月萧条”和“胡笳断续”形象地勾勒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而“忍看满地斜阳”则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故宫残垣、英雄落泪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高燮的《高阳台·题风洞山》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哀歌。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沉痛与悲哀,以及个体在国家兴衰中的渺小与无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