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月萧条,胡笳断续,忍看满地斜阳。万种牢愁,故宫犹剩红墙。酸辛莫把从头话,负恩儿、甘作降王。最堪伤。两颗头颅,一样收场。
青衫红粉飘零矣,甚鸾颠凤倒,要问苍苍。如此因缘,天公怎太荒唐。裙钗却抢千秋节,坐蒲团、兀自思量。忽回肠。埋近忠坟,魂魄皆香。
【注释】
汉月:指月亮像汉朝一样。萧条:寂寞冷落。胡笳:指胡人吹的笳(一种管乐器)。断续:断断续续。忍看:忍受着看。斜阳: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常用来比喻晚年光景。万种牢愁:许多种忧愁。故宫:旧时皇帝住的宫殿。红墙:指红色的宫墙。酸辛:痛苦悲伤。莫把从头话:不要从头说起。负恩:辜负了恩情。儿:代词,你,指宋室。甘作降王:心甘情愿当降臣。最堪伤:最令人伤心。两颗头颅:指宋室的两代皇帝赵构和赵昺。一样收场:一样的结局。青衫、红粉:这里泛指妇女。飘零:流离失所,漂泊不定。鸾颠凤倒:形容颠倒混乱的样子。要问苍苍:要问苍天。因缘:缘分,机缘。天公:指苍天。怎太荒唐:怎么如此荒唐?裙钗:指宫女。千秋节:即重九,古代习俗在这一天登高饮菊花酒。坐蒲团:坐着打坐。兀自思量:独自思念。忽回肠:忽然感到悲痛。埋近忠坟:接近忠烈祠(忠义之地)。魂魄皆香:指英灵长存,遗臭万年。
【赏析】
此词为咏宋室南渡后的悲凉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衰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全词以“秋风”、“斜阳”、“青衫红粉”等意象勾勒出了南宋灭亡后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于民族屈辱的悲愤之情。
上片写景抒情。起首三句写秋夜之景,月明而寒,笳声断续,一片凄清。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词人心生伤感呢?接下来三句点明了主题,指出南宋灭亡后,故国已无存,只剩下了红墙。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深感悲痛。接着两句,通过“酸辛”和“负恩”两个关键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宋朝统治者的不满情绪。最后两句,通过“最堪伤”三个字将情感推向高潮,揭示了词人的悲愤之情。
下片直抒胸臆,以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青衫红粉飘零矣”,用“青衫红粉”来形容词人自己的落魄之状,同时也暗示了整个南宋政权的衰落。“要问苍苍”,这是对苍天的质问,也是对自己的责问。“裙钗却抢千秋节”,用“千秋节”来暗指南宋的灭亡,同时暗示了词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坐蒲团、兀自思量”,表达了词人对故地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最后一句,“忽回肠。埋近忠坟,魂魄皆香”,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在这里,“忽回肠”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描写,“埋近忠坟”则是对故国的怀念,“魂魄皆香”则表达了对英灵的敬仰之情。
《高阳台·题风洞山》这首词通过对南宋灭亡后的情景描绘和对故国的怀念,表达了词人对于民族尊严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