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氏园林择胜开,山环抱复水潆洄。
川横桥喜路不断,岸转船如峰自回。
意入敞亭趣有永,目游高阁望无埃。
分明层叠浅深处,欲问丹青能是哉?
题木刻屏风
介绍
《题木刻屏风》是清朝皇帝乾隆创作的一首七言诗,其原文如下:谁氏园林择胜开,山环抱复水潆洄。川横桥喜路不断,岸转船如峰自回。意入敞亭趣有永,目游高阁望无埃。分明层叠浅深处,欲问丹青能是哉?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部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与分析:
诗人简介:《题木刻屏风》的作者是清朝皇帝乾隆,他以文治武功兼修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他的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编纂了《四库全书》,对中国的文化、经济、手工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康乾盛世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有为之君”。
作品赏析:《题木刻屏风》作为一首七言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面。首句“谁氏园林择胜开”,表达了园林选址之妙,山环水绕,自然成趣。次句“山环抱复水潆洄”进一步描绘了园林四周山峦环抱、水流环绕的美丽景致。第三句“川横桥喜路不断”,则展现了桥梁横跨两岸,道路纵横交错,充满生机的景象。第四句“岸转船如峰自回”,则是对船只行驶在岸边,仿佛山峰般曲折迂回的生动写照。最后一句“意入敞亭趣有永,目游高阁望无埃”,则表达了诗人置身其中,心旷神怡,视野开阔,没有尘埃之感的美好体验。
艺术特色:《题木刻屏风》不仅在内容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园林图景,还在形式上体现了乾隆帝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诗中的用词准确贴切,形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乾隆帝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历史背景:《题木刻屏风》的创作背景是在乾隆帝统治时期,当时正值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乾隆帝本人也是一个文化造诣颇深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编撰了《四库全书》,这些文化成就为《题木刻屏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题木刻屏风》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展现了乾隆帝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以及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