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图鲁歌

巴图鲁者勇冠军,昔我旗人颇恒有。近世以来殊不闻,盖因太平日已久。
岁寒松柏见后凋,当春何以殊榆柳。迩者西鄙属用军,折冲咸欲效奔走。
舒布图铠已超群,三巴图鲁亦赳赳。其一额纳伸,去岁伊犁从将军。
将军使彼询事因,单骑径入众贼群。左支右屈,箭毙数人。
知事不济,拨刀自刎期报君。其一巴宁阿,仓卒乱时,将军前后护卫相蔽遮。
发无不中,中无不死,杀人如麻。将军遣之出,巴宁阿曰朝廷命官,偷生安往耶!
力敌视将军尽节,然后伏剑义烈真堪嘉。二人既死还复苏,宰桑巴磉得之壮其志,养之数月,我师再入方得归军牙。
其一曰富锡尔,将军命之携印以出归帝里。其奈贼人拥蜂更屯蚁,料不能出,将印沈之水,力战受创命垂尽,伊犁喇嘛救之得不死。
故赐额纳伸曰卓礼克图巴图鲁,卓礼克图者,节义卓尔永不渝。
赐巴宁阿曰昆都尔巴图鲁,昆都尔者,力敌万人暇有余。
赐富锡尔曰哈布台巴图鲁,哈布台者,穿杨贯石技不殊。
回思去岁迅功成,亡矢遗镞夫何曾。不期小丑逆志萌,未能除蔓我二卿。
乃致沙场双捐生,亦我坐谋遥未精。嘉我旗人多忠诚,旧风未远垂仪型。
愉以为戚留定评,乃至西海扬芳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巴图鲁歌》是一首清代诗人乾隆创作的杂言诗,反映了作者对英勇善战的旗人的怀念和赞美。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品创作时间:这首诗作完成于清朝乾隆时期。《三巴图鲁歌》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上的记录,更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军事风貌和社会状况。
  • 作者生平: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还是一名诗人。在位期间,他的文化政策推动了古典文学的发展,而《三巴图鲁歌》正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内容与主题分析
  • 巴图鲁者勇冠军:诗中“巴图鲁”一词是对勇士的尊称,表达了对勇敢士兵的赞扬和敬意。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中的英勇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边疆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重视。
  • 对近世的反思:“近世以来殊不闻,盖因太平日已久”反映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担忧。诗中通过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反映出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和矛盾,以及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担忧和思考。
  • 对忠诚与牺牲的讴歌:“其奈贼人拥蜂更屯蚁,料不能出将印沉之水。力战受创命垂尽,伊犁喇嘛救之得不死。”这些描述不仅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展现了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勇气。

《三巴图鲁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歌,也是对英勇士兵的赞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还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三巴图鲁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