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齐行

博罗齐者邻和阗,贼回据险侦我军。先是围解黑水困,元戎遣救抡二臣。
一为瑚尔起,吉林旧族世受恩。一巴图济尔哈尔,乃厄鲁特宰桑,其勇诚超群。
同心协力速赴援,率军数不能盈千。途历戈壁不毛之地,负甲步进无俄延。
哈拉哈什已垂陷,齐凌扎布驰来言。夜急行至伊立齐,时贼望风先逃奔。
集兵拯哈拉哈什,赖天大雾弥漫漫。乘雾直捣贼营后,伺怠奋勇攻中坚。
斩将搴旗获辎重,孤城恢复余俱安。昔薛延陀绘神能致雪,冀困李绩终乃自敝焉。
此雾或亦敌鲊答,翻为我用成功全。《易》云天所助者顺,向犹未信今信然。
持盈知足感帝佑,敢肆志诩能开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博罗齐行》是清代诗人弘历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和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场景,展现了清军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博罗齐行》创作于乾隆年间,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其鼎盛时期,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增强。弘历作为皇帝,对平定边疆的叛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该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 诗歌内容:在这首诗中,弘历详细描述了边疆的战事以及清军如何应对。诗中的“博罗”是指邻和阗地区,叛军“贼𤞑”(可能是某种部落或势力)占据了险要地势,观察着清军的动向。诗中提到了元戎(即元戎,可能指的是将军或其他高级将领)派遣两位忠诚的部下前去营救被围困的黑水城,这两位部下分别是“瑚尔起”和“巴图济尔哈尔”。他们带着大量军队迅速赶往援救,但路途遥远且艰险,途中经过戈壁沙漠等不毛之地,士兵们负重前行,没有一刻停歇。到达哈拉哈什后,得知城池已经岌岌可危,于是立即集结兵力,准备救援。由于夜间大雾弥漫,清军得以偷袭敌军后方,趁敌人懈怠之际发起猛烈进攻,最终成功收复了失地并恢复了当地的安宁。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清军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英勇与决心。诗中通过对战斗场景的描述,展现了清军不畏艰难、勇敢作战的精神风貌。《博罗齐行》不仅仅是对外战争的叙述,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赞颂。诗中的“天所助者顺”、“持盈知足感帝佑”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清军能够成功抵御外敌入侵的乐观信念。
  4. 文学价值:《博罗齐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还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现实。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弘历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读者反馈:《博罗齐行》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许多学者和文艺评论家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清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在国内受到好评,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博罗齐行》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清朝盛世时期的辉煌时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