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翰福先生

今古既殊宜,其教亦异施。古方教数年,今为出阁时。
忆半舞勺岁,皇考抡贤师。即从师授经,讵惟习《少仪》。
循循既善诱,严若秋霜披。背诵自幼敏,匪曰诩徇齐。
日课每速毕,师留为之辞。以此倍多读,胥益平生资。
谁知童时怨,翻引老日悲。不失赤子心,能无缱绻思。
呜呼于先生,吾得学之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翰福先生》是一首由清代诗人乾隆所作,表达对教育与成长的深刻思考和感慨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及内心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诗歌背景:《龙翰福先生》创作于乾隆时代。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是清朝的一位杰出帝王,他统治的时期被后人誉为“康乾盛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乾隆皇帝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文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其作品流传至今。
  2. 诗歌内容:《龙翰福先生》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隐喻,展现了一个从童稚到成熟的转变过程。诗中“今古既殊宜,其教亦异施”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古方教数年,今为出阁时”则反映了从古代私塾教育到现在学校教育的转变。诗中还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如“背诵自幼敏,匪曰诩徇齐”,强调了早期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如“谁知童时怨,翻引老日悲”,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天真与无忧逐渐转变为现实的苦涩和回忆的痛苦。
  3. 文学价值:《龙翰福先生》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成长经历的诗歌,它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教育状况、文化背景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如韵律的和谐、意境的高远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艺术表现手法。

《龙翰福先生》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个人成长的哲思。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看到清代社会教育的变化以及文人对于教育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