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嘉陵江涨

幽居长闭门,苦被城郭束。
朅为郊外游,聊寓川上目。
时值秋水涨,势若海波蹴。
混混万象涵,悠悠千古速。
遥观失崖涘,俯挹荡尘俗。
轻烟沙际起,归鸟时相逐。
何当拿扁舟,长伴鸥鹭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嘉陵江涨》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高延第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观嘉陵江涨》的作者是清江苏山阴人,字子上,号槐西的高延第。他生活在光绪年间,当时正值戊戌变法的前二十年,他主张如魏源师夷长技之言,认为如果实行三十年,则可无遭外人侵凌之祸。
  2. 诗歌原文:《观嘉陵江涨》全诗如下:幽居长闭门,苦被城郭束。朅为郊外游,聊寓川上目。时值秋水涨,势若海波蹴。混混万象涵,悠悠千古速。遥观失崖涘,俯挹荡尘俗。轻烟沙际起,归鸟时相逐。何当拿扁舟,长伴鸥鹭宿。
  3. 诗歌内容解析:首联“幽居长闭门,苦被城郭束”表达了高延第对都市生活束缚与内心向往自然之情的矛盾心情。第二联“朅为郊外游,聊寓川上目”揭示了他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到郊外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自由。第三联“时值秋水涨,势若海波蹴”描绘了秋天水涨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壮阔与生机勃勃。第四联“混混万象涵,悠悠千古速”则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包容万象、历史流转无穷的感慨。末联“何当拿扁舟,长伴鸥鹭宿”则表达了一种归隐的愿望,希望像鸥鹭一样,在大自然中寻找归宿。
  4. 艺术特色:高延第的诗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见长。《观嘉陵江涨》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高延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高延第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之中。
  5.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高延第的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它还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嘉陵江涨景的描绘,高延第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观嘉陵江涨》不仅是高延第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追求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