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沈留侯陈淡持汤千里饮报国寺松下

慈仁怪松枝如铁,年深鳞甲欲飞裂。拿云抉石龙虎形,见者惊喜叹奇绝。
我曾三度至燕都,酷爱此松天下无。安得写以韦偃笔,使吾坐卧对此图。
每返鸳湖远相忆,梦魂长在苍松侧。今来结伴绩前游,未午拍浮到日昃。
尝闻豫章乔木栋梁材,工师远取江之隈。何如此松磥砢抱奇质,五百年来尚在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沈留侯陈淡持汤千里饮报国寺松下》是清朝诗人高佑釲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通过描绘报国寺松树的生动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颂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高佑釲,字念祖,是一位生活在清朝的文人。他以贡生的身份入仕,并最终考授州判。他的文学造诣深厚,其作品《怀寓堂集》便是证明他才华横溢的佐证。作为一位文人,高佑釲对自然界的景色抱有极高的情感。在他的诗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山川、树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2. 诗句原文:慈仁怪松枝如铁,年深鳞甲欲飞裂。拿云抉石龙虎形,见者惊喜叹奇绝。我曾三度至燕都,酷爱此松天下无。安得写以韦偃笔,使吾坐卧对此图。每返鸳湖远相忆,梦魂长在苍松侧。今来结伴绩前游,未午拍浮到日昃。
  3. 诗句注释:首句“慈仁怪松枝如铁”,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松树形态奇特的惊叹,认为它的枝干像铁一般坚硬,岁月流转之下依然保持着这种刚劲的姿态。接下来“拿云抉石龙虎形”,描述了这一松树仿佛拥有了龙和虎的神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想象空间。第三句“我曾三度至燕都”,反映了诗人曾经多次前往京城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这棵松树深厚的感情。最后一句“安得写以韦偃笔,使吾坐卧对此图”,则是诗人渴望将这棵松树的形象永久地刻画下来的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让这松树永远陪伴着他。
  4. 诗歌赏析:《同沈留侯陈淡持汤千里饮报国寺松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更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诗中的松树,不仅仅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观,更是诗人精神寄托的象征。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通过文字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高佑釲的《同沈留侯陈淡持汤千里饮报国寺松下》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够从中获取对生活、自然及人文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