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化为寺,寺古春萧萧。
舍舟踞陇首,极目沿僧寮。
好风揽衣袖,吹我凌金焦。
金焦不可越,匹练横江潮。
城中自歌吹,鸟外空烟霄。
墓田即云好,吟魂亦已销。
徘徊禅悦近,惆怅神仙遥。
坐觉白昼静,感昔苍松雕。
平山距数武,佳构青岧峣。
叹息壁间字,难逃劫火烧。
谷雨后二日程芗溪招同洪棕亭汪春泉方石堂游上方寺寺有三绝碑及坡公送李使君诗十韵墨刻在壁即用坡公白板烧松烟为韵分得烧字
介绍
《谷雨后二日程芗溪招同洪棕亭汪春泉方石堂游上方寺》是明代文学家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游览上方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人文化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首联“谷雨后二日程芗溪,游人如织出山门”,描述了诗人在谷雨后的第二天前往程芗溪游玩的情景。山门之外,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这里的“谷雨”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农历四月间,此时天气渐暖,雨水增多,适合外出郊游。而“二日程芗溪”则是指从山门出发,经过一段路程后到达程芗溪。
颔联“招同洪棕亭汪春泉方石堂游上方寺,寺有三绝碑及坡公送李使君诗十韵墨刻在壁”,继续描绘了与朋友们一同游览上方寺的经历。寺中有三块著名的碑文,分别是“三绝碑”、“方石堂”和“坡公送李使君诗十韵墨刻”。这三者均为上方寺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其中,“坡公送李使君诗十韵墨刻”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李使君所作的十首诗歌,这些诗句被刻在壁上,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颈联“寺前三绝碑及坡公送李使君诗十韵墨刻在壁即用坡公白板烧松烟为韵分得烧字”,进一步描绘了上方寺内的三块著名碑文和苏轼的诗歌墨刻。这些碑文和墨刻不仅展示了上方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同时,“即用坡公白板烧松烟为韵分得烧字”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苏轼的典故。苏轼曾在他的一首诗中使用过“烧”字,而在上方寺中的墨刻中也出现了“烧”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苏轼当年创作时的情景,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
尾联“谷雨后二日程芗溪招同洪棕亭汪春泉方石堂游上方寺,寺有三绝碑及坡公送李使君诗十韵墨刻在壁”,再次强调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游览上方寺的美好时光。他们在此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回忆,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文化历史的热爱与敬仰。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视,以及与朋友们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珍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