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旗风正惜离群,岛屿全收万里云。
鲸海长留铜柱烈,凤城新典御林军。
功高阃外频推毂,别后天涯只忆君。
何日平原春草绿,骅骝重骋五花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牙旗风正惜离群,岛屿全收万里云。
鲸海长留铜柱烈,凤城新典御林军。
功高阃外频推毂,别后天涯只忆君。
何日平原春草绿,骅骝重骋五花文。
《折柳赠别》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文学作品。
“折柳”习俗源于我国古代,尤其在汉唐时期达到鼎盛。灞桥作为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重要通道,历来是官员商旅、外国使臣等离别之地。《诗经》中的《小雅·采薇》记载了古人在别离时折柳的行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了一种不舍的情绪。北朝乐府《折杨柳枝》中,有“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的描述,生动描绘了离别时刻的哀愁氛围。
唐代诗人李白在其诗作中也提及了这一习俗,如《青门柳》中写道:“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则以《青门柳》表达了对长安灞桥送别的深情:“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也以《折杨柳》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这些诗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风俗,也反映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