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1829九日登黄泥岭望海

与客凭临望翠涛,黄泥偏说是登高。
虽无海雁衔书至,尚有风鸢结阵镳。
短发伤秋还落帽,异乡过节漫题糕。
沿山寻遍茱萸少,且把篱花送浊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丑1829九日登黄泥岭望海》是清代诗人屠文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1. 作品原文:与客凭临望翠涛,黄泥偏说是登高。虽无海雁衔书至,尚有风鸢结阵镳。短发伤秋还落帽,异乡过节漫题糕。沿山寻遍茱萸少,且把篱花送浊醪。

  2. 作者介绍:屠文照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虽然关于他的详细信息较少,但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已有一定的影响,被后人传颂。

  3. 诗歌背景:据记载,该诗作于清道光九年(1829),当时屠文照来到台湾噶玛兰(今宜兰)。这首诗是在他登上黄泥岭望海时所作。黄泥岭是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站在高处可以一览无余地眺望周围的景色。

  4. 诗歌内容解析

  • 望海之情:“与客凭临望翠涛,黄泥偏说是登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时的心境,以及他选择登高望海来抒发情感的行为。
  • 怀乡情绪:“虽无海雁衔书至,尚有风鸢结阵镳。” 虽然不能收到书信来自远方的亲人,但有风筝在空中翱翔,似乎传达着一种遥远的思念和慰藉。
  • 季节感伤:“白发伤秋还落帽,异乡过节漫题糕。” 秋天的到来使得诗人感到伤感,白发人更应添几分愁绪。异乡过节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欢乐,而是随意地品尝着节日的食品。
  • 自然之美:“沿山寻遍茱萸少,且把篱花送浊醪。” 在寻找茱萸的过程中发现数量不多,于是用篱笆旁的花来替代,以此度过了这个节日。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此诗通过“望翠涛”、“结阵镳”等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情感体验。
  • 语言运用:诗句简练而富有韵味,如“虽有风鸢结阵镳”不仅形容了风筝飞行的样子,也暗含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节日习俗的描述,深刻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及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

屠文照的《己丑1829九日登黄泥岭望海》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不同感受和理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