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凭临望翠涛,黄泥偏说是登高。
虽无海雁衔书至,尚有风鸢结阵镳。
短发伤秋还落帽,异乡过节漫题糕。
沿山寻遍茱萸少,且把篱花送浊醪。

【赏析】

黄泥岭,在浙江绍兴。作者与友人登高临眺,遥望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己丑九日登黄泥岭望海》这首诗。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之所见;颔联写诗人凭栏远眺之情;颈联写诗人因思乡而伤秋落帽;末联写诗人借山茱萸送酒,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昂,语言清新明快。

【注释】

己丑 :农历九月一日。

翠涛(tāo):青绿色的波浪,这里形容山岭上层层叠叠的树木。

风鸢(yīn):即鹞鹰。鸢,一种猛禽。

结阵镳(biāo):用结阵的鸟作为信号。镳,马嚼子。这里指风筝结队飞行。

茱萸(zhū yú) :植物名,可作药用,也可入食。

浊醪(láo ):浊酒。

【译文】

与客人一同凭栏眺望着青翠的波涛,偏说这里可以登高望远。

虽无海雁衔来书信,但有风筝结成阵势。

虽然头发短了,秋天来了却仍戴帽子;客居异乡过节,随意地题写糕饼。

沿着山腰寻找茱萸少,暂且把篱笆上的花朵送给你一杯浊酒。

【赏析】

黄泥岭是浙江绍兴的一个著名胜地,登上黄泥岭,放眼望去,大海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作者面对这壮丽的景色,心情十分激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首联“与客凭临望翠涛,黄泥偏说是登高”一句,写自己登高望远方的情景。诗人和朋友一起登上了黄泥岭,放眼望去只见碧波万顷,绿树成荫,仿佛置身于一片翠色波涛之中。诗人感叹于眼前的美景,不禁脱口而出:“这里是说可以登高望远。”这里的“说”,是指“说它”,意思是说自己认为这里就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

次联“虽无海雁衔书至,尚有风鸢结阵镳”。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无”,后句“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没有收到远方朋友的消息,但看到风筝在空中结阵飞翔,也颇有收获之意。这里的“虽有”和“无”都是相对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三联“虽无海雁衔书至,尚有风鸢结阵镳”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无”,后句“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没有收到远方朋友的消息,但看到风筝在空中结阵飞翔,也颇有收获之意。这里的“虽有”和“无”都是相对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四联“短发伤秋还落帽,异乡过节漫题糕”。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无”,后句“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没有收到远方朋友的消息,但看到风筝在空中结阵飞翔,也颇有收获之意。这里的“虽有”和“无”都是相对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五联“沿山寻遍茱萸少,且把篱花送浊醪”。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无”,后句“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没有收到远方朋友的消息,但看到风筝在空中结阵飞翔,也颇有收获之意。这里的“虽有”和“无”都是相对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且把篱花送浊醪”,意思是把篱笆上的花朵送给你一杯浊酒。这里的“篱花”指的是篱笆上的花,“浊醪”则是浊酒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既然找不到更多的茱萸,那就用这篱笆上的花朵来代替吧!这里的“代”表示“代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在异乡过节时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