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啼金井纱窗晓。掩重门、梦回人悄。杏花一夜齐开了。付与斜阳芳草。
曲江宴、轮啼久杳。玉楼人、眠多起少。枝上红香看渐耗。那更卖花声到。
杏花天 · 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花天·本意》是一首描写仲春时节杏花盛开的古诗词,出自清代诗人张令仪。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张令仪,字子美,号西园,清朝时期的一位文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他的诗作在古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在咏物和写景方面颇有造诣。
诗词原文:鸦啼金井纱窗晓,掩重门、梦回人悄。杏花一夜齐开了。付与斜阳芳草。曲江宴、轮啼久杳。玉楼人、眠多起少。枝上红香看渐耗。那更卖花声到。
诗意解析: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画面感。“鸦啼金井纱窗晓”描绘了清晨时分,随着第一缕阳光透过纱窗洒入室内,伴随着乌鸦的鸣叫,开启了一天的宁静。紧接着,“掩重门、梦回人悄”,通过“掩重门”暗示着一种隐秘和私密的情绪,同时表达了诗人从梦中醒来时的寂静和孤单。
情感寄托:诗人通过对杏花一夜齐开的描写,抒发了一种对春天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付与斜阳芳草”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而“玉楼人、眠多起少”则反映了人们在这种美好时刻的不同生活状态,有人沉醉于梦境,有人早早起身忙碌。
艺术特色:《杏花天·本意》在艺术上追求音韵和谐与意境深邃。诗中的用词简洁而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远的思考。
《杏花天·本意》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花之作,它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感悟,还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