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春雪

积雪凝阴万里赊。雪锁乾坤,冻合天涯。阶前无处觅兰芽。柳眼慵开,玉箸痕斜。
僵卧危巢鸟不哗。节到春分,未启窗纱。东皇好尚近来差。贪看冰花,误却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剪梅·春雪》是一首描绘春天雪景的文学作品,作者是清代的张令仪。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意义:

  1. 作品原文:《一剪梅·春雪》原文如下:
    积雪凝阴万里赊。雪锁乾坤,冻合天涯。阶前无处觅兰芽。柳眼慵开,玉箸痕斜。

  2. 作品赏析

  • 张令仪以周邦彦体为词牌,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冬日里雪后的美景。
  •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雪入春分天复凉”等句子,传达了一种由寒冷向温暖过渡的氛围。
  • “草色藏青,新绿披霜”则描绘了经过一夜的雪后,大自然逐渐恢复了生机。
  • “节候逆行花蕾殇,琼苑红残,英落池塘”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
  • 结尾处,“山川依旧沐春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1. 艺术价值
  • 作为一首古典诗词,《一剪梅·春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敏锐的艺术观察力,还展示了深厚的文学造诣。
  • 在形式上,此词采用周邦彦体这一特定的词风,使得整首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 从内容上看,这首词通过描绘雪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1. 文化意义
  • 此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它通过雪景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生活的起伏。
  • 诗中的“寒气侵窗”、“雪锁乾坤”、“节候逆行”等意象,不仅描绘了雪景的美丽,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 通过这种对自然美的颂扬和哲理的思考,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一剪梅·春雪》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在文化意义上展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