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道中口占

五更茅店听鸡啼,已有人行过小溪。
世远难寻黄石迹,月明空照板桥西。
轻烟野灶参差见,薄日黄沙咫尺迷。
转盼春风催淑气,绿杨深处转黄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邳州道中口占》是清代诗人张鹏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还通过其深邃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清代社会与自然景观的窗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张鹏翮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康熙九年进士及第。他曾任刑部主事、河道总督等职,治理黄河有功,雍正初年被提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2. 诗歌原文与翻译:《邳州道中口占》的原文如下:“五更茅店听鸡啼,已有人行过小溪。世远难寻黄石迹,月明空照板桥西。”此诗简洁而充满意境,描绘了日出时茅店旁听到鸡鸣的景象,以及路上行人稀少、黄石遗迹难以寻觅的情景。诗句中的“月明”与“板桥西”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3. 诗歌赏析:张鹏翮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也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他的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4. 诗歌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无华,却能直达人心。它通过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词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同时,这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5. 文化价值: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一,《邳州道中口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以及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因此,研究这首诗对于理解清朝的社会背景、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邳州道中口占》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自然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维度。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