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秋夜感怀

青灯独夜倚江城,愁听樵楼报五更。
去日渐多怜白发,知音谅少叹晨星。
梵云山色孤鸿度,秋水天光一棹横。
遥想故园兄弟乐,新醅佳酿待同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镇江秋夜感怀》是清代诗人张鹏翮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晚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孤独和友情珍视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该诗及其背景介绍:

  1. 作者简介:清初诗人张鹏翮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在清朝文坛上享有盛誉。《镇江秋夜感怀》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首,反映了其深邃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2. 诗歌原文:青灯独夜倚江城,愁听樵楼报五更。去日渐多怜白发,知音谅少叹晨星。梵云山色孤鸿度,秋水天光一棹横。遥想故园兄弟乐,新醅佳酿待同倾。
  3. 诗歌赏析:张鹏翮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秋天夜景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岁月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青灯独夜倚江城”,以静谧的场景开篇,勾勒出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接着“愁听樵楼报五更”,传达了作者在深夜被鸡鸣声惊醒的孤独和无奈。最后“遥想故园兄弟乐”则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是研究清代文学和诗人情感世界的珍贵资料。
  4. 文化意义:《镇江秋夜感怀》不仅展现了张鹏翮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人们的情感寄托。该诗对于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5.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清朝乾隆或嘉庆年间。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张鹏翮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镇江秋夜感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能体会到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