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河南水灾

来宾鸿雁叫天涯,一片轻霜菊未花。
满地凄凉谁乐土,百年欢会几人家?
高秋木落青山瘦,野水舟横落日斜。
不敢登高凭北望,太行云尽易兴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河南水灾》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诗人张鹏翮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河南水灾的哀叹和忧虑。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张鹏翮,字运青,号宇宽,自号信阳子,遂宁县(今遂宁市)人,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张鹏翮在康熙年间举人、进士出身,曾历任多个官职,如苏州府知府、兖州府知府等,并担任过兵部督捕右理事、大理寺少卿等职。他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著称,其著作多有流传,其中《闻河南水灾》就是其中之一。
  1. 诗歌原文
    来宾鸿雁叫天涯,一片轻霜菊未花。
    满地凄凉谁乐土,百年欢会几人家?
    高秋木落青山瘦,野水舟横落日斜。
    不敢登高凭北望,太行云尽易兴嗟!

  2. 诗歌解析

  • 首联“来宾鸿雁叫天涯,一片轻霜菊未花。”:此联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鸿雁南飞,菊花凋零,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颔联“满地凄凉谁乐土,百年欢会几人家?”:此联进一步表达了对人间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感慨,暗示了人们因灾难而失去了很多欢乐。
  • 颈联“高秋木落青山瘦,野水舟横落日斜。”:描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树木凋落,山势消瘦,野水之中的小船横卧,夕阳西下,营造了一种凄凉和萧条的气氛。
  • 尾联“不敢登高凭北望,太行云尽易兴嗟!”:表达了诗人无法面对现实,只能借助登高远望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但看到远处的太行山脉,也只能叹息。

《闻河南水灾》虽然不是一首完整的文学作品,但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河南水灾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历史的人来说,了解这首诗及其背景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