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戴月踏冰河,风起边隅冷更多。
谁似山中高士卧?
每从枕上听樵歌。
通州道中大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州道中大风》并非一首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诗人张鹏翮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分析《通州道中大风》这首诗之前,先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人,康熙九年进士,后历任刑部主事、河道总督等职务,是雍正初年的武英殿大学士。他的一生,既有官场的沉浮,也有治理黄河的辉煌成就,这些经历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州道中大风》通过描绘鸡鸣戴月踏冰河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诗中的“风起边隅冷更多”,不仅描述了环境的恶劣,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加深刻,也更加凸显了他内心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
诗中的“谁似山中高士卧?每从枕上听樵歌”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看来,只有像山中的高士一样淡泊名利,才能在人生的低谷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憧憬,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通州道中大风》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张鹏翮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