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西风向晚天,黄茅乱石莽无边。
骆驼卧地如拳大,鹰隼盘空作盖圆。
钟后僧归松径雪,饭前渔泊柳堤烟。
板舆忽忽青门进,可许归时此买田。
途中远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中远望》是清代诗人张印的作品,全文如下:料峭西风向晚天,黄茅乱石莽无边。骆驼卧地如拳大,鹰隼盘空作盖圆。钟后僧归松径雪,饭前渔泊柳堤烟。板舆忽忽青门进,可许归时此买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远望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料峭西风向晚天”,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时分的景象,西风吹过,带来了一丝凉意,也预示着一天的结束。接着,“黄茅乱石莽无边”形象地描述了旅途中的荒凉景象,黄色的茅草和乱石构成了一幅辽阔而荒凉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野性和力量的自然景观。
“骆驼卧地如拳大”展现了动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骆驼虽然庞大,但在这片土地上却显得渺小,这可能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而“鹰隼盘空作盖圆”则展示了天空的辽阔和高远,鹰隼作为空中霸主,在空中盘旋飞翔,形成了一幅自由自在的画面。
“钟后僧归松径雪,饭前渔泊柳堤烟”则描绘了更为宁静的生活场景。钟声响起之时,僧人归来;饭前,渔夫停泊在柳堤旁。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简单美好事物的欣赏。
通过对《途中远望》的解读,可以发现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