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西风向晚天,黄茅乱石莽无边。
骆驼卧地如拳大,鹰隼盘空作盖圆。
钟后僧归松径雪,饭前渔泊柳堤烟。
板舆忽忽青门进,可许归时此买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田园风光,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料峭西风向晚天”,描绘了西风在傍晚时分吹拂的情景。料峭西风,即形容西风的冷清、刺骨,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向晚天的描写,让人联想到夕阳斜照下的景色,也有一种落日余晖的美。这里的“西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第二句“黄茅乱石莽无边”,描绘了一片辽阔的荒野景象。黄茅,即黄色的茅草,乱石,即凌乱的石头。这里用“莽”字来形容荒漠之地,给人一种荒凉、空旷的感觉。黄茅乱石之间没有生命的存在,只有大自然的原始美。这里的“无”字,不仅表示荒凉,更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宁静。

第三句“骆驼卧地如拳大”,描绘了一只巨大的骆驼悠闲地躺在地上的景象。这里的“如拳大”是一个夸张的表达,用来突出骆驼的巨大身躯。骆驼作为一种古老的动物,象征着力量和坚韧。这里的“如拳大”不仅形容了骆驼的大小,更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

第四句“鹰隼盘空作盖圆”,描绘了一群鹰隼在空中盘旋飞翔的场景。这里的“作盖圆”是一个有趣的表达,形容天空中鹰隼的翅膀如同伞盖般覆盖整个天空。这里的“作盖圆”既形容了鹰隼飞翔的姿态,又给人一种自由、宽广的感觉。这一句通过对鹰隼飞翔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钟后僧归松径雪”,“钟后”指的是寺庙的钟声过后,僧人归来的情景。这里的“松径雪”描绘了一幅寺庙周围被雪覆盖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这里的“雪”不仅形容了积雪的洁白,还寓意着佛教的清净和纯净。这一句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修行者回归内心世界的宁静。

第六句“饭前渔泊柳堤烟”,“饭前”指吃饭之前,渔夫停泊在柳树旁的场景。这里的“柳堤烟”描绘了柳树旁边弥漫着烟雾的景象。这里的“烟”不仅形容了柳树下的烟雾,还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一句通过对渔夫停泊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第七句“板舆忽忽青门进,可许归时此买田”,描述了一辆板舆(轿子)缓缓行进在通往青门的道路上,可以回去的时候在这里购买土地。这里的“可许归时此买田”表达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愿望。这里的“青门”指的是通往家乡的道路,“此买田”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故乡,过上隐居生活的愿望。这一句通过对归乡之路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家园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黄茅”“乱石”“驼”“隼”“钟”“僧”“渔”等,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诗意的画面。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人生、归隐、家园等主题的思考,引人深思。全诗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