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可自适,要不如乡居。
宁必入山深,始能得所娱。
今晨会无事,驾言来西湖。
四山政过雨,青翠沾衣裾。
一奁春水活,荡漾靴纹疏。
忽惊波面响,泼剌飞双鱼。
天然管与弦,鸟声上下呼。
时值生徒散,喜与儿女俱。
坐久觉稍倦,槛外立须臾。
邻妇见我来,挈儿更呼夫。
生计不缝纫,辛苦惟耰锄。
始悟南与北,风气绝相殊。
见我尊无酒,命儿贷村酤。
又见食无肉,命夫分社猪。
情意颇殷挚,言语宁嫌粗。
倏忽暝色来,匆匆将升舆。
尚问湖蟹美,十月能来无。

【解析】

  1. “四山政过雨”中的“政”,通作“正”;译文:“湖边的山峰刚刚经过雨水的冲洗”。赏析:此句写出了西湖的山水之美,用词准确,描绘出一幅春日游西湖书院的画面。
  2. “一奁春水活,荡漾靴纹疏”中的“奁”通作“涟”;译文:“湖面的春水波光粼粼,荡漾着鞋底的纹路”。赏析:这两句诗是说湖水荡漾,波光粼粼,映照着诗人的鞋子,显得更加清晰。
  3. “见我尊无酒”中的“尊”通作“樽”;译文:“看到我的酒杯里没有酒”。赏析:此句写出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之情。作者在此处以酒为媒来表达对主人的敬仰。
  4. “倏忽暝色来,匆匆将升舆”中的“倏忽”,“将”,均通作“忽然”;译文:“忽然天色暗了下来,赶紧收拾好行李上车”。赏析:此句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诗人急忙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
  5.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诗歌的写作手法包括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表现手法(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衬托等)和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设置悬念、卒章显志等)。本诗中运用了动静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如前两句写诗人游西湖时所见之景;中间四句描写的是诗人游完西湖后所见之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展现诗人的情感变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前两句与后四句相比,诗人由游到归,由乐到悲,心情由高兴转为悲伤,从而形成对比,突出诗人游兴未尽,而要归去的矛盾心理。
    【答案】
    (1)注释:春日,春天的早晨。
    译文:今天早上没什么事,就驾着车子来到西湖游览。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游湖的情景。
    (2)注释:四山,指西湖四周的山。雨,经过雨水冲洗的。
    译文:湖边的山峰刚刚经过雨水的冲洗。
    赏析:此句写出了西湖的山水之美,用词准确,描绘出一幅春日游西湖书院的画面。
    (3)注释:春水,指西湖的水。
    译文:湖面的春水波光粼粼,荡漾着鞋底的纹路。
    赏析:这两句诗是说湖水荡漾,波光粼粼,映照着诗人的鞋子,显得更加清晰。
    (4)注释:奁,盛物用的盒子。春水活,指春水荡漾。
    译文:湖面的春水波光粼粼,荡漾着鞋底的纹路。
    赏析:这两句诗是说湖水荡漾,波光粼粼,映照着诗人的鞋子,显得更加清晰。
    (5)注释:情意颇殷挚,言语宁嫌粗。
    译文:见到我们很高兴,把我们当作客人看待。
    赏析:此句写出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之情。作者在此处以酒为媒来表达对主人的敬仰。
    (6)注释:生徒散,指学生都离开了。
    译文:现在学生都离开了,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坐着。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游完西湖后所见之景。
    (7)注释:邻妇见我来,挈儿更呼夫。
    译文:邻居看见我来了,牵着孩子又喊她丈夫过来。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邻居的淳朴热情。
    (8)注释:生计不缝纫,辛苦惟耰锄。
    译文:生活的来源不是织布机,种田锄地才是苦劳。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9)注释:南与北,南北方向。风气绝相殊,风俗人情大不相同。
    译文: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别很大,风俗人情也有很大的不同。
    赏析:此句写出了南北两地气候的差别。
    (10)注释:尊无酒,尊,指酒器。贷,借。社猪,乡村祭祀用的猪。
    译文:你尊里没有酒,让我家儿子给你赊账买点村酒喝。
    赏析:此句写出了作者的谦卑有礼。
    (11)注释:食无肉,意思是吃不到鱼肉之类的荤菜。食无肉,食,动词。
    译文:你家里吃的饭没有鱼和肉之类荤菜。
    赏析:此句写出了农家饮食简朴。
    (12)注释:忽见夜幕降临,匆匆收拾行囊,准备回家。
    译文:忽然天色暗了下来,赶紧收拾好行李上车。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归途的情景。
    (13)注释:尚问,还问。湖蟹美,十月能不能吃到新鲜的湖蟹?十月,农历十月,指冬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