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云歌

华山秋尽多晴云,蔚蓝万里铺龙鳞。缤纷五色成锦缋,睢涣之水难具论。
平生五岳恣游眺,海外屡屡驰飙轮。求如此云不易得,奇丽直欲无朝昏。
有时散作千万叠,下映林木殷朱匀。山家看云结茅屋,此竟不愿王公闻。
凤城双阙蕴佳气,宠蔼霞照何氤氲。应龙鸱吻每遮护,隐拒下界窥天根。
荀卿作赋昧揣称,太史奏瑞空斑{文粦}。何如野观得萧散,荫及艰难行路人。
因时洒润或致雨,莲华净洗无纤尘。巫山神妾安足拟,高卧合结陈抟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山云歌”是一首描绘华山壮丽景色的五言古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创作背景
  • 诗人刘禹锡在永贞年间参与了王叔文的革新运动,但因政治原因被贬至连州。在此期间,刘禹锡有机会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包括著名的华山。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华山云歌》,以表达对华山美景的赞美和感慨。
  • 《华山云歌》不仅是对华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还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华山秋尽多晴云、龙鳞蔚蓝等景象的描述,展示了华山的雄伟壮观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1. 诗歌内容
  • 诗中首句“华山秋尽多晴云”便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描绘了华山秋天时分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层层白云的情景。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紧接着,诗人用“缤纷五色成锦缋”来描述天空中的云彩色彩斑斓,宛如锦绣一般,这进一步强调了华山云的丰富多变和美不胜收。而“睢涣之水难具论”则可能是在说华山的水流虽然清澈美丽,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其全部的美丽之处。
  • “求如此云不易得,奇丽直欲无朝昏”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华山云之美的珍视和赞叹。他认为这样的美景是如此稀有,以至于在一天之中的变化都充满了惊喜和神秘。
  • “有时散作千万叠,下映林木殷朱匀”则是对华山云变化无常特性的进一步描绘,云朵时而分散成千百层次,时而紧密汇聚,每一刻的变化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而“殷朱匀”则可能是形容阳光透过云层时,山林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此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
  •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宏观的自然景观,如“华山秋尽多晴云”,“龙鳞蔚蓝万里铺”,也有微观的景物描写,如“下映林木殷朱匀”,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且生动的画面。
  •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既注重外在的自然景观,也不忽视内心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自己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1. 历史意义
  • 《华山云歌》不仅是刘禹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它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崇拜,也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 在文化传承方面,这首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后人传诵,还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华山云歌》不仅是一首描写华山美景的古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精湛的艺术表现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