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登汝州望嵩楼

嵩高山头玉旆出,世界尽被瑶华封。
三花二室不到眼,镇日闭置幨车中。
汝濆客舍鸡上距,默念此愿何由从。
朅来北楼试纵眺,隐约听得伊阳钟。
回风忽卷云蓬蓬,树梢残照开洪蒙。
青天栉比卅六峰,一一削玉攒芙蓉。
平田缭白百里近,渗金楼观明深松。
正如蓬莱隔清浅,三山缥缈凌虚空。
招招笙鹤惜不下,便欲往问浮丘公。
平生壮观推第一,山灵似与精诚通。
坡仙去官诧海市,昌黎南归祷祝融。
微生敢望千载上,斯境环异将无同。
少焉岭缺吐圆月,霜采照耀新磨铜。
阑干拍遍叫奇绝,酒钱未办殊匆匆。
归来气豪压东野,安用盘涡访石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后登汝州望嵩楼》的作者是张四科,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感慨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写作背景等相关信息:

  1. 原文
  • 嵩高山头玉旆出,世界尽被瑶华封。
  • 三花二室不到眼,镇日闭置幨车中。
  1. 译文
  • 在嵩山之巅,云雾缭绕中玉旗飘扬,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瑶华之气所包围。
  • 三花二室的美丽景象难以目睹,只能终日将自己关闭在小车里。
  1. 注释
  • 嵩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县西北。
  • 玉旆: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仪仗之一,此处指嵩山的山峰。
  • 瑶华:美玉,这里指嵩山的美景如玉一般珍贵。
  • 幨车:小车,此处形容诗人的心情如同被关在小车里。
  1. 作品赏析
  • 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通过对嵩山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 诗人通过对比“三花二室”的美景和自己的孤独感受,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但无法触及的生活体验的无奈和哀愁。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哲理性。
  1. 写作背景
  • 该诗作于清代,作者张四科通过登高望嵩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 当时的社会背景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1. 评析
  • 张四科的诗作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透露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悟。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嵩山的雄伟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写作背景
  • 张四科生活在清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许多文人雅士都以诗词歌赋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
  • 张四科的创作在当时受到了文人圈的关注和赞赏。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雪后登汝州望嵩楼》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