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北固

北固临江峙,层峦接碧霄。
楼吞京口月,钟落海门潮。
带雨拾山果,披云采药苗。
石磐逢老衲,指点说金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登北固》是清代诗人张鸿佑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张鸿佑生活在清代,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诗歌风格可以推测他是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文人。
  • 创作成就:作为清代的诗人,张鸿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限,但《雨中登北固》是他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显示了他不凡的艺术才华。
  1. 诗歌原文
  • 北固临江峙,层峦接碧霄。
  • 楼吞京口月,钟落海门潮。
  • 带雨拾山果,披云采药苗。
  • 石磐逢老衲,指点说金焦。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北固临江峙,层峦接碧霄”展现了北固山屹立于江边的景象,层峦叠嶂,仿佛与天空相接。
  • 意象运用:通过描写“楼吞京口月,钟落海门潮”,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魅力。
  • 人物互动:“带雨拾山果,披云采药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寻找山果和采摘草药的情景,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 哲理思考:“石磐逢老衲,指点说金焦”则展现了一位老衲和尚的形象,通过与老衲的对话,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思想。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诗中通过对北固山、京口月、海门潮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充满诗意。
  • 情感深沉:通过对雨中寻果、采药等场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哲理深邃:诗中的哲理思考不仅富有诗意,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雨中登北固》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应属于清末或更早的时期。
  • 流传情况:虽然《雨中登北固》并非广为人知的名篇,但在清代文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雨中登北固》是一首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人张鸿佑卓越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对于爱好古诗词的朋友而言,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品读的经典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