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过海潮庵

泊舟来野寺,香阁昼氤氲。
雨过千林湿,门开一磬闻。
登楼瞻海气,扫石卧江云。
不识支公社,容随野鹿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过海潮庵》是清代诗人张鸿佑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张鸿佑,字介山,号野樵,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多见详细记录,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清中期,对大自然的描写富有诗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

  2. 作品原文:《雨后过海潮庵》全文如下:“泊舟来野寺,香阁昼氤氲。雨过千林湿,门开一磬闻。登楼瞻海气,扫石卧江云。不识支公社,容随野鹿群。”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中描述了诗人泊舟于一座野寺之中,香阁在日光照耀下散发出温暖的气息,雨后的山林变得湿润,门前响起了一阵阵的磬声。诗人登上楼阁远望海气,漫步在石头旁感受江风拂面。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支社的陌生感和随性的生活态度,与一群自由自在的野鹿为伍。

  3. 作品翻译及赏析:该诗的翻译尽量保留了原作的意境和韵味,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用意。诗中的“门开一磬闻”等句子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哲学。同时,这首诗歌也体现了张鸿佑在艺术创作上的匠心独运,其用词精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雨后过海潮庵》不仅作为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首诗不仅让读者领略到诗人的才华和艺术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