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来野寺,香阁昼氤氲。
雨过千林湿,门开一磬闻。
登楼瞻海气,扫石卧江云。
不识支公社,容随野鹿群。

【注释】

过海潮:指过海潮庵。泊舟:停船靠岸。野寺:指海潮庵。香阁:佛殿。昼氤氲:指香火缭绕,香烟弥漫。雨后:雨后天晴。千林湿:形容树木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门开一磬闻:指寺院里传来一阵阵敲石磬的声音。登楼瞻海气:登上楼去眺望海上的云雾。扫石卧江云:形容自己像一只卧在江边的山鹿那样,悠闲自在地躺在石头上欣赏着海上的云雾。不识支公社:不知道支公是谁。支公是晋代高僧竺道生的别号。容随野鹿群:意谓自己像一只随从野鹿群游的山鹿,自由自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春日里乘舟经过海潮庵时,看到庵内香烟缭绕,于是便下船到庵中小坐,并登楼远眺海天景色。

“泊舟来野寺,香阁昼氤氲”,这两句写诗人来到野寺,看到香阁上香烟缭袅,香气四溢。“香阁”是佛教寺庙中的楼阁,供僧人居住和修行之用,这里借指海潮庵。“氤氲”,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昼氤氲”,指太阳刚下山的时候烟也未散尽,仍然笼罩着整个庵子,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

“雨过千林湿,门开一磬闻。”这两句描写了庵里的环境。雨后,树林里的树叶被雨水打湿,一片湿润。这时门开了,一阵阵敲击石磬的声音传出来。“雨过千林湿”,描绘出了一幅雨后山色迷蒙、林木苍翠的画面;“门开一磬闻”,写出了僧人在庙里敲石磬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登楼瞻海气,扫石卧江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楼上眺望海上的景象。诗人登上楼去,放眼望去只见海天之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登楼”,指登上楼台;“扫石”,指的是靠在栏杆上或靠在岩石上休息;“卧江云”,指卧在江边的山石上,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这两句诗将诗人的视野从海潮庵引向广阔的海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这两句诗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不识支公社,容随野鹿群。”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支公这个人物的回忆与感慨。支公是晋代高僧竺道生的别号,他曾经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与世无争。诗人在诗中回忆起支公的故事,感慨自己如今已经远离了尘世纷扰,只能随着一群野鹿一起度过余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支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海潮庵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支公的回忆与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