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咏古

驱车乐游原,东下鸿门阪。
草木半黄落,凄其岁云晚。
当年宴会处,衰柳拂行幰。
古人竭智勇,机事如环转。
南郑幸西归,彭城竟东返。
歧路在须臾,得失迥悬远。
叹息俱陈迹,徒旅去偃蹇。
且就夕阳中,野人原上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秦中吟十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和民间疾苦。以下将详细介绍:

  1. 诗歌主题与社会背景
  • 《议婚》表达了对贫家女出嫁困难的同情,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
  • 《重赋》揭露了无名税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反映了赋税制度的不公。
  • 通过《伤宅》,白居易讽刺了兴建高堂大厦的豪门贵族,体现了对奢侈生活和权力游戏的批判。
  • 《伤友》反映了“苦节士”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 在《不致仕》一诗中,白居易嘲讽了那些年老后还贪恋权力、不肯退休的官员,批评了他们的贪婪与不负责任。
  • 《立碑》批评了企图立碑传名和谀墓得金的行为,揭示了社会上名利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轻肥》揭露了宦官骄横和奢侈的生活方式,批评了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
  • 通过《五弦》,白居易表达了对古乐失传的惋惜之情,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 《歌舞》抨击了执法官吏的荒淫无耻行为,强调了道德沦丧和法治缺失的问题。
  • 在《买花》中,揭露了官僚贵族豪奢游荡的现实,批评了这种过度的物质追求和享乐主义。
  1. 文学风格与语言特色
  •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 他的作品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既有模仿前人之作的,也有自创新体的自由诗。
  • 白居易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平民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广泛的共鸣。
  •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
  1. 影响与评价
  • 《秦中吟十首》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重要成就,也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佳作。
  • 在日本平安时代出版的诗集就收录了其137首诗,足见其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 这些诗歌不仅在唐朝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和文学观念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代社会动乱和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用通俗的语言创作的一组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历史上成为了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财富。通过阅读《秦中吟十首》,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