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村茅舍

虽设柴门昼亦关,衡茅低架两三间。
平分窗外千竿行,高卧林南一枕山。
酿酒每逢秋色暮,钞书常爱纸痕斑。
蓬蒿原是吾家物,仲蔚年来久不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东村茅舍》

杜牧的《题东村茅舍》,是唐代诗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这首诗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些默默无闻、在苦难中坚韧生存的人们的深深同情与感慨。

诗中“虽设柴门昼亦关,衡茅低架两三间。”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朴素的生活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柴扉半掩下透出的温暖与宁静。而“平分窗外千竿行,高卧林南一枕山。”则将诗人的视线拉得老远,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环境艰苦,但诗人仍然能够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哪怕是在山林之中,也自有一番闲适和安宁。

张善恒的《题东村茅舍》,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用七律的形式,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酿酒每逢秋色暮,钞书常爱纸痕斑”这样的句子,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琐碎与平淡,同时也让人看到了劳动者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珍视。

这两首作品虽然风格迥异,却都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始终如一。这种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也为我今后的生活提供了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