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管幼安祠

英雄争逐鹿,百金买宝刀。
贤者贵自守,一笑甘蓬蒿。
所以管幼安,立志脱尘嚣。
子鱼非吾友,谢绝挥金交。
斗禄原不屑,况肯臣孙曹。
濯足沧浪水,归来白发搔。
荒祠何年建,再拜仰清高。
感叹不能去,叶落风萧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管幼安祠》是清代诗人张善恒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以及对自身清高志向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姓名与字号:张善恒,字他庵,安丘人,有《菊梦庐诗钞》传世。
  • 文学成就:作为一位诗人,张善恒的作品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1. 诗歌原文
  • 开篇立意:“英雄争逐鹿,百金买宝刀。”这句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英雄们为争夺权力不惜重金的情景。
  • 表达志向:“贤者贵自守,一笑甘蓬蒿。”这里的“贤者”指的是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他们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受外界诱惑。
  • 谢绝交游:“所以管幼安,立志脱尘嚣。”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
  • 拒绝权贵:“子鱼非吾友,谢绝挥金交。”表明了诗人不愿意与那些追求权势、金钱的人为伍。
  • 归隐山水:“斗禄原不屑,况肯臣孙曹。”这里的“斗禄”可能是指官场上的争斗,诗人对此不屑一顾,表示他更看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 归隐生活:“濯足沧浪水,归来白发搔。”描绘了诗人放弃仕途,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
  • 感叹流年:“荒祠何年建,再拜仰清高。”诗人对于这座荒废多年的祠堂感到惋惜,同时也对那些能够保持高洁品格的人表示敬佩。
  • 感慨时光:“感叹不能去,叶落风萧萧。”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于那些美好但已不可企及的事物的留恋。
  1. 诗中意象
  • 英雄与权贵:诗歌通过对比“英雄争逐鹿”和“百金买宝刀”,强调了真正的英雄不会被虚名所累,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 贤者与俗世:诗人通过“贤者贵自守,一笑甘蓬蒿”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坚守自己道德操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雅士的赞赏。
  • 归隐与官场:诗人在诗中的“斗禄原不屑,况肯臣孙曹”体现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鄙夷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1. 诗中情感
  • 理想与现实:诗人在诗中展示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使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难,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 谦逊与自尊:通过“子鱼非吾友”等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名利看淡的谦逊态度,同时“故土不回”则体现了他对自己尊严的维护。
  • 自然和谐: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通过对“沧浪水”、“白发搔”等词的使用,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意境。
  1. 艺术特色
  • 比喻运用:诗人在《拜管幼安祠》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 语言精炼:整首诗歌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一幅鲜明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功底。
  • 结构紧凑:诗歌结构严密,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意境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拜管幼安祠》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道德、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