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 春日过素姊妆楼,见棠梨一树,触伤心为谱是解

正琐窗寂静,绣阁凄凉。触景酸辛。和泪庭前立,便遗容如在,难替招魂。一纸相思写出,悄向玉炉焚。纵路隔幽明,寸心不断,离绪难论。
思君。渺何处,惹多少新愁,挨到黄昏。未见伶俜影,剩棠梨一树,为写春痕。怅煞谢娘去后,没个惜花人。只独倚回栏,追思往日空怆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旧游·春日过素姊妆楼,见棠梨一树,触伤心为谱是解》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或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哀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正琐窗寂静,绣阁凄凉。触景酸辛。和泪庭前立,便遗容如在,难替招魂。

  2. 创作背景

  • 曹景芝(1690年—1763年)字子真,清代文学家,著有《清白传》、《西江月》等作品,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被后人广为传颂。
  • 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氛围浓厚,文人墨客多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
  1. 主题内容
  • 诗中“正琐窗寂静,绣阁凄凉”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却充满悲伤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凄凉之感。
  • “触景酸辛,和泪庭前立”,表现了作者在见到棠梨树时,触发了深藏的情感,泪水无法抑制地流淌,只能站在庭院中悼念。
  • “便遗容如在,难替招魂”,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之人的怀念之情,难以替代的悲痛。

《忆旧游·春日过素姊妆楼,见棠梨一树,触伤心为谱是解》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研究和赏析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文学的艺术成就,更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